要让消费者有如此体验感,还必须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如果“企业码”缺乏企业信用信息,对消费者来说,“企业码”则成了“鸡肋”。为此,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决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像“健康码”可以呈现红黄绿那样,把企业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作为配置监管资源的内部参考依据。
上海“企业码”首先实现消费者在家扫码就能摸清外卖底细,在饭店消费后出现身体不适,扫码跳到官方投诉平台“吐槽”,以便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介入,还在于《上海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与信用分类管理办法》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食品生产企业的“企业码”有了安全信用风险等级,消费者扫描“企业码”自然才有体验感。
因此,让“企业码”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就要让“企业码”“码不停蹄”,一方面完善“企业码”的信用信息,让消费者有据可查,一方面让“企业码”走进平台,走进消费者视野,让消费者方便查询。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丁慎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