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让浸润在典籍里的清廉故事“活”起来
http://www.CRNTT.com   2022-10-13 12:21:39


 
  史册典籍刻录着清廉人物的德行,承负着清廉人物的修为。虽然那些“立德、立功、立言”的古圣先哲们早已湮没在岁月云烟的深处,但他们言与行的端正高洁、功与迹的昭彰卓著,如同辉耀于苍穹的河汉星斗,引领着时令的运转和年轮的叠加,也让人们深深懂得什么比生命更珍贵、更永恒。正如子罕、胡质、杨震、海瑞、于成龙等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各具风采的清廉人物,以纤尘不染、志高品洁的境界装点出别样精彩的风景。他们有的廉于修身,衣食简朴,住行简约,摒弃一切奢靡和豪华;有的廉于履职,居官不贪不贿,为政公平公道,是心系苍生、爱民如子的楷模;有的廉于社会,少与豪绅显贵交游,鲜与宵小奸佞接触,多与勤笃正直之士相互勉励。

  《司马温公文集》和《司马温公行状》是记载和阐述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清廉言行的著述。这两部著述中,司马光在朝为官时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其在个人生活上崇尚俭朴,“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有帛”。最难得的是,司马光不仅自身清廉俭朴,而且要求子孙勤俭尚廉,这在两部书中有明确记录。辑录在《司马温公文集》中的《训俭示康》一文表明,司马光的谆谆教诲足以传承万世千秋,其继子司马康深受家教熏陶感染,“为人廉洁,口不言财”。据《宋史·司马康传》记载,“途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为司马氏子也。”司马光清廉的家风如同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澄澈浩荡,几乎未受俗尘的沾染和世道的侵蚀。

  《于清端公政书》是清初名臣于成龙从政履历和体会的汇总,也是于成龙清廉品行的文字见证和生动写照。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时不仅“宽徭役,疏鹾引,建学宫,创设养济院”(见《于清端公政书》),而且“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见《清史稿·于成龙传》),其官阶尽管越升越高,但对自身廉洁修身的要求从未放松。即便执掌市舶重地福建的行政要务,于成龙依旧初衷不改、一尘不染。当外番使臣看到其住处“几案间惟蛛罗鼠迹,一竹笥贮朝服,二釜备炊爨,文卷书册数十束,此外都无一物”时,深深感叹“天朝洪福,我侪实未见此清官也!”于成龙游走政界宦海二十多年,一人漫步天涯,从不携带家眷和佣人,其与结发妻子分手二十年后才得以相见,于成龙清操苦节的美誉传遍天下,康熙亲自为其撰写“高行清粹”的碑文并将匾额赐给于成龙,乾隆御书“清风是式”四字对于成龙大加褒扬和赞誉,所有这些均清晰地记录在《清史稿·于成龙传》中。

  研读中华传统史书典籍,经常被一些为政清廉的历史人物所感染所打动所折服。他们的清廉品格和刚正节操,他们纯然的精神世界和卓异的人格魅力,犹如白云出岫引得万物芬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古籍,不仅是一次享受中文之美的愉快精神旅程,而且能够使人们学习和掌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华,涵养和培育社会成员共同的理想情感和价值追求。(刘金祥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