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绝不能重复传统的新市镇建设思维,应该利用香港拥有的“一国两制”优势与深圳协同、互补,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施政创新、产业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将“北部都会区”以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区”这样的定位去规划构建,赋予其优于其他地区对人才、资本及先进产业的聚集吸引力,真正将其打造成香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香港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占有全球人民币离岸结算总量的75%。这个优势是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同级金融中心所不具备的。这份优势用得好,大则可以分散香港长期单一依赖美元体系的风险,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最起码都可以做大做强香港股市、债市的规模,也为香港基建、创科产业、“北部都会区”建设等扩大另类的资金支持。但人民币业务在香港长期局限于结算行为,香港理应积极与国家进行市场规划和制度设计的协同,将香港的人民币业务最大化地从套利驱动转向为服务真实需求,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的香港能量和作用。
实现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结合
香港在经济发展上与内地乃至世界其他城市比较,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治港者,务必弘扬香港所长,变革香港之短,大胆地着重在以下两方面发力:
一、针对香港发展中存在不合时宜的短板,类似积极不干预政策思维等,须进行义无反顾的变革,真正实现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的结合。
二、善用、放大自身有差异化的特色优势,类似上述笔者建议的“大湾区特区的构建”和“拓宽人民币资产交易”在香港的形式、规模和作用。
香港应该敢于突破旧有的藩篱,大胆创造新局面,带动发展的提质增量。惟其这样,才能让香港更好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苏长荣 全国政协委员 立法会议员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理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