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潮涌现象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处于国际技术前沿和产业链的内部,在资本积累、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共识,认为应该进入到资本更密集的产业,许多人同时看好一个产业,投资就蜂拥而入。这样容易导致产能过剩。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中也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达国家大都看好互联网产业,一窝蜂投资造成互联网泡沫。在发展中国家,不仅是互联网这种新的产业会造成一窝蜂的投资,在利用后来者优势升级到许多新的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时,可能大家都看好,同时涌入,造成宏观的波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投资的时候,预算约束要硬,投资应该有一定自己的资金投入,不能全部都是银行贷款或股市融资等外源资金;其次政府应该提供一些信息,让投资者知道这个产业的市场有多大,现在投资的情形怎样,会不会造成过剩的情形,等等。这对发展中国家宏观政策和政府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经济开放:好还是不好
很多发展中国家开放后经济发展,并未取得类似二战后13个成功经济体那样的持续高速增长,反而绩效表现更差。这是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开放之前存在很多扭曲,而扭曲之所以存在,是由于许多开放前政府优先发展的产业违反比较优势,其中的企业没有自生能力。如果在开放过程中,没有采取双轨制,原先违背比较优势产业的政府支持和贸易壁垒被取消,这些产业就会垮掉,而新的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又没有得到有效的因势利导发展不起来,经济表现当然就会更差。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展快速,是因为中国采取双轨制的方式,对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继续给予转型期的必要保护补贴,维持稳定,对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因势利导,帮助企业进入并发展。总的来说,当经济体处于转型阶段时,对那些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政府可以提供某种临时保护;同时,对那些过去被严格管制和抑制但却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则应放开准入,并因势利导其发展。否则,开放可能带来经济的危机、停滞和去工业化。
卢卡斯谜题
资本为何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主流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回报率高,资本应该从发达国家流到发展中国家。但卢卡斯发现,现实中资本却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对此现象新结构经济学的解释是,如果一国采取违反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为了发展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会有很多扭曲,就会有很多寻租行为,依靠寻租获得的财富缺乏合法性,资本不敢也不愿在国内投资,而且国内投资的资本回报率低,资本就会大量外逃到发达国家。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向发达国家,跟这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有关。
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劳动力都是在农村,依靠农业为生,农业对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收入水平,消除贫困,也可以为国家的工业产品提供更大的市场,并且农村储蓄的积累,也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资金。但是农业发展同样需要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因势利导技术和产品结构按照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和转型升级。这是因为提高农业生产力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更多地从以粮食为主向经济作物、农副产品、蔬菜、水果、水产品多样化去转型,也要不断完善水利、电力基础设施使新技术得以运用,完善道路交通,使增加的产量可以进入到更大的市场,避免出现“谷贱伤农”增产不增收。
资源诅咒还是资源祝福
一般自然资源较丰富的经济体,经济发展反而更差,所以被称为“资源的诅咒”。地下资源一般都是国有的,开采必须经过政府批准,所以容易有寻租腐败,如果资源变成腐败的来源,就会不利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社会稳定。但如果国家对资源的开发有很好的管理,资源所创造的财富就能够进入政府财政,一部分留给下一代用,另一部分用来支持软硬基础设施的完善,支持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资源丰富是祝福还是诅咒取决于该国资源管理方式的好坏,以及该国是否使用资源产生的财富来解决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上面只是几个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所能带来的理论创新机会的例子。在现在主流经济学的各个子领域的理论都是总结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发达国家结构为唯一的结构或暗含结构,引进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以后,可以产生很多新的见解。这些新的见解可以让我们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