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健身消费大幅增长 体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http://www.CRNTT.com   2022-10-27 10:31:23


 
  打造本土品牌,壮大市场主体

  得益于全民健身的升温、相关产业政策带动,我国本土体育品牌在产品科技创新、销售渠道改革、拓展品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协同发力。“十三五”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19年底体育产业法人单位达到28.9万个,比2015年增加了1.5倍。

  前不久,安踏等多家本土运动品牌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成绩单,在营收、毛利润、经营利润等关键指标上均稳中有增。其中,安踏上半年营收为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

  北京冬奥会后,国内冰雪装备制造进入发展快车道。近年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相继提出建设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加大冰雪装备市场投资力度。

  近年来,中国体育制造业积极打造本土品牌,产品质量优异、设计新颖、性价比更高,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河北张家口京禧体育器材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2019年投产,主要生产滑雪板、高山雪橇、越野雪橇及固定器等,销量保持每年15%至20%的增长。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秘书长罗杰表示,从整体来看,在健身习惯、消费心理、体育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正在发生变化。

  引导健康生活,提供发展动力

  10年间,中国体育产业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基本形成了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带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制造、体育传媒等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如今,登山、骑行、飞盘等户外运动蓬勃发展,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传统健身项目持续走热,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方式正逐步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与观赏型消费转变,人们的体育生活也向着多层次、多元化扩展。

  体育产业在提升国民体育参与意识、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等方面作用明显,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劲动力。“十三五”时期,运动健身、复健康复等机构迅速增多,浙江杭州、江苏扬州和常州等地开办体育健康或运动康复医院,上海“社区健康师”项目顺利开展,体卫融合取得初步进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