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统筹效率与公平的初次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促进共同富裕,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完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合理反映不同要素的价值贡献和市场回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实现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初次分配中更加体现公平,尤其要注重增加劳动者特别是广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强化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制度。要完善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和税收调节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不断完善财产税制度,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完善兜底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增强精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转移支付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相适应,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比重。
健全增进社会公正的第三次分配制度。要鼓励先富群体发扬“扶危济困、尚德从善”的传统美德,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完善慈善制度建设,落实并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举办公益事业。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儿童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力度,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和改进职业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差距,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保障水平。
完善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是基本前提。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建立与人口流动挂钩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受教育机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完善劳动保护与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提高对灵活就业群体、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保障力度,着力促进就业机会公平。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升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与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以基层为重点、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卫生资源配置和投入重点向农村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制度设计,促进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健康公平,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服务支持和兜底保障力度。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树立个人健康责任意识。突出重点,鼓励创新,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厚植共同富裕理念。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化建设。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