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内涵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2-11-06 08:59:06


   
  第三,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实践要求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历史方位和现实依据,也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更加注重提升化危为机的能力。在新发展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新机遇新挑战相互交织,这些都要求我们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和一叶知秋的敏锐,见微知着,抓早抓小,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增强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能力。要强化风险意识。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需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切实防范“灰犀牛”事件,坚持底线思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健全风险研判、评估、决策、处置等机制。要保持战略定力。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需咬定青山不放松,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必须充分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第二,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新发展阶段,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鼓励和引导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业有序转移。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到世界经济大海中去搏击。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基础上,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三,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新发展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运用科学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该稳的要稳住。稳是大局,关键是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稳求进、以进固稳。该进的要进取。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要坚持系统观念。这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在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等多重目标中实现动态平衡。
  
  要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这是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推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史育龙(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