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县域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http://www.CRNTT.com   2022-11-14 08:33:15


 
  继续完善和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领导机制,巩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形成全党动员共促乡村振兴的局面,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兴农富民政策层层传导、层层落实。加强基层党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面、准确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县域内基层党组织建设,拓展基层治理网络,有效结合党组织、生产基地和农户,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领生产方式变革,筹措发展资源,提高治理活力和效能。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发挥党支部社会治理的枢纽作用,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增强党支部对于发展方向的引领力、社会资源的统筹力。推进县域内领导干部下沉,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强化纵向互动,优化“干部进村,包社联户”工作格局,加速县—乡—村之间的信息传导,增强工作统筹力。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范围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文章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为继续加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的相互作用也决定了产业融合的形态。县域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在县域内形成融合发展格局是从农村治理转向城乡治理的重要体现,能够提高产业链价值,进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福祉。

  提升县域整体发展水平是县域范围内实现融合发展的基础。要发挥县域作为与城市地理空间和产业空间最为接近的经济单元优势,充分承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产业链梯度转移和延伸,提升总体发展水平。通过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等政策设计,吸引资本和劳动力回流,增加县域核心区公共服务供给,使各类生产要素发挥出更高的配置效率。

  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县域范围内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应突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体制障碍,促使更多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县城与乡镇公共服务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形成县城与农村地区要素资源双向流动的良好格局。在完善好交通设施、供水网络等市政设施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县域农村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水、电、路、气、邮政通信高效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资源覆盖范围,增进公共服务供给。以政府指导推动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水平,融合一二三产业建设富民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金融和劳动力市场,推进分工和协作,形成县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