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第五届进博会日前圆满落幕。中粮集团签下超百亿美元农产品采购大单。中储粮集团采购进口大豆1000万吨,采购总量比去年增长19%。作为展商数量最多、来源地最广泛的展区,食品及农产品展区颇受关注。进博会也成为观察中国农产品进口态势的窗口。
南美大豆、澳大利亚牛肉、新西兰牛奶……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海外农产品来到中国。作为农业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中国主动扩大进口。2021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2198.2亿美元,增长28.6%。在确保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特别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进口量不断攀升,中国已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
中国进口农产品并没有夺别人的口粮,而是有利于做大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蛋糕。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大市场,这给了主要出口国稳定的需求预期,使其敢于持续释放生产潜能,增加种植养殖规模。在中国进口需求的拉动下,不仅主要出口国农业生产效率在提升,也为其农民解决了销路、增加了收入。以大豆为例,不仅中国大豆进口增长,其他国家大豆进口也呈增长态势,中国并没有挤占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源。原因是,中国的需求驱动世界大豆产量不断上升,生产国和消费国均能从中受益。
对中国而言,适当扩大进口也有利于增加国内农产品供给,缓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消费者也能得到实在的利益。目前大豆、食糖、棉花等农产品,中国都是全球最大买家;其他一些农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口。对大宗资源类农产品的进口,某种程度上是世界范围内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当于利用了国外的水土资源。对鲜活类优质农产品的进口,有助于促进国内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然,我国农业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市场不稳定性明显增强,农产品贸易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大部分粮油产品来自两三个国家,一旦出现风吹草动,供应链安全会受到影响。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权并不在中国手中,关键时候“买得贵”问题需要警惕。另一方面,农产品进口总量和品种日益增多,对外依存度攀升,也会给本国相关产业带来隐患。而伴随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的整体对外依存度预计还会上升。
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我国农业的基本政策。适度进口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起点,中国农业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应积极、稳妥、有序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该出口的要尽力出口,该进口的要主动进口。值得注意的是,要明确不同农产品国内自给的程度和优先序,进而明确不同农产品进口的规模和优先序。要均衡有序释放农产品进口需求,进口要适量、适度、适时,有增、有稳、有控,与消费需求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协调。
我国日益以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身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应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和农业治理,以应对其他国家可能出现的出口限制问题,提高农业贸易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促成更加开放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同时,深入推进南南合作,积极投资发展中国家的灌溉设施、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收购和流通环节,助力增强全球农业供应链的韧性。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