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http://www.CRNTT.com   2022-11-21 15:59:33


 
  带着关怀和温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庞余亮(散文杂文奖得主)

  在基层热爱文学写作多年,文学已经改变了我的生命。写作并没有指望获奖,但是鲁迅文学奖还是准确地找到了我,这必须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对于基层作家的关注。表现真善美,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作品,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欢,也一定会被公正而温暖的评委们及时发现,这就是文学根植于生活结出的神奇的果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小先生》这本散文集的生活土壤就是乡村学校和所有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因此,《小先生》的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那些在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的荣誉。我会把这份关怀和温暖传递到我们的基层作家中,更会带着这份关怀和温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面前这火热的生活和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的时代。

  优秀批评家要和普通读者在一起

  张莉(文学理论评论奖得主)

  能获得以鲁迅先生命名的奖,真是莫大的荣耀。在这样的庄严时刻,我想到鲁迅先生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和无数的人与无穷的远方在一起,是一位好作家应该拥有的情怀,也是一位优秀批评家应该到达的境界。优秀批评家要和普通读者在一起,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一起,唯其如此,他/她的文字中才能有情怀,面对作品的文学情怀,面对社会的人间情怀。优秀批评家有如我们时代的“持微火者”,他/她有温度、有情感、有个性,有发现;他/她是文学的知音、是作品的知音、是作家的知音。与此同时,优秀的文学批评家要有忠直无欺的品德,他/她可以热烈赞美一部作品的优长,也能坦率讨论一部作品的缺憾,他们懂得与作家、与作品“将心比心”,终生致力于和作家、和读者、和我们的时代凝聚起珍贵的审美信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