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煤炭供应。中国是产煤大国,冬季用能离不开煤电兜底。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33.2亿吨,同比增长11.2%。从重点产煤地区看,晋陕蒙新煤炭产量占全国的80.9%,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90.5%,充分发挥了产煤大省的作用。“电厂存煤也大幅提升。9月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电煤供应形势持续向好,有效保障了发电供热用煤需求。”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刘涛说。
今年供暖季,北方部分地区还迎来清洁能源“生力军”,为冬季供暖增添保障。
11月1日,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核能供暖替代红沿河镇原有的12个燃料锅炉房,实现“清洁供暖”。
“相比传统的烧煤取暖,核能供暖更加清洁、低碳、高效。”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工程师胡汝平介绍,核能供暖主要利用核电机组二回路蒸汽作为热源对外供暖,相较于化石能源等其他供暖形式,环保效益更明显。据测算,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项目每年约可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
比起传统供暖模式,核能供暖成本如何?胡汝平告诉记者,目前红沿河镇供热价格执行的是大连瓦房店市相关政策标准,居民供暖价格约25元/平方米,商业建筑供暖价格约为30元/平方米,“费用和之前锅炉集中供热没有差别,但供热效果明显提升。”
协调落实稳价格
迎峰度冬能源保供不仅要确保“量足”,还得保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不因市场供需情况变化产生过大波动。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面对全球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能源行业及时研判、超前谋划,有效应对能源市场波动。“我们大力推动降低天然气采购成本,合理引导天然气消费。中央企业发挥‘资源池’优势,国产气和进口管道气、进口LNG长协气等稳价资源占比增大。主要供气企业管道气平均供气价格多在每立方米2至3元,部分尖峰增量气源价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4至5元,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董万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