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意前外交官:欧洲能源政策是一种自残行为
http://www.CRNTT.com   2022-12-06 16:32:32


 

  幸运的是,在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季,欧洲储备的天然气几乎达到最大容量。但是这个目标是通过在1月至10月把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口提高40%以上实现的。很难找到一个比“悲喜剧”更好的词语来描述这种情形。

  这个数据说明欧盟的愚蠢,也说明其机制运转的失灵。地缘政治因素促使欧洲从依靠俄罗斯天然气走向能源供应多样化,以避免依赖一个“独裁而危险”的国家。欧盟决策者现在应该解释为什么放弃最廉价的供应选择——管道输送天然气——而选择同一家供应商生产的最贵的海运液化天然气。

  如果形势迫使欧洲继续依赖俄罗斯天然气,那为什么要选择最昂贵的类型?这种情况太过荒谬,我不禁要问:欧盟和俄罗斯到底是谁在制裁谁?

  欧盟看来是走向自残的这场运动可能会因为对俄罗斯石油实施限价得到进一步推动。限价的目的是减少俄罗斯的收入,但实际可能反而损害欧洲。没人真正知道这种措施会对石油供应和价格产生什么影响。拜登政府看来已经游说欧盟放松制裁政策,因为进一步的措施可能彻底扰乱石油市场,加剧能源危机。

  尽管反对俄罗斯的团结力量重振跨大西洋政治关系,但如果对乌克兰战争经济代价的分担继续不对等,经济关系就可能面临严重压力。这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本周对华盛顿进行国事访问时应该传达的信息。

  德国总理朔尔茨已经向华盛顿传达出强硬得多的信息,在商界领袖的陪同下访问北京。德国不顾美国施压,甚至违背布鲁塞尔官僚机构的建议,无意与中国脱钩,而且似乎远比美国更清楚地意识到,(用德国总理的话说)“在这个多极世界中正在出现新的权力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和所有这些中心建立幷扩大伙伴关系”。

  换句话说,朔尔茨向拜登发出这样的信息:如果因为乌克兰战争而不得不忍痛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那么可别以为我会这样对待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美国的经济政策和能源危机正在损害欧洲经济,就连《经济学人》周刊也承认,欧洲大陆正“面临大规模去工业化的风险”。

  布鲁塞尔的决策者显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冲向悬崖。事实上,欧洲的自残正在全速展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