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追星逐月步履不停 “最忙乘组”的183天
http://www.CRNTT.com   2022-12-08 14:39:42


 

  繁忙的任务对航天员和空间站系统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更需要地面人员和航天员的相互支持。

  他们要共同开展不定期巡检,在一次次天地对话的磨合中,航天员的表现还经常给地面带来惊喜。追星逐月,步履不停。随着神舟十四号乘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空间站建造阶段的设计理念正在逐步实现。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载人飞船系统制导导航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李志宇: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这个批次相对于前面11艘飞船,设计上有非常巨大的升级,包括控制器、软件编程方式,包括交会对接的方案以及返回技术的升级。这个设计状态神舟十二具备了以后,但是实施的时候,比如神舟十二号的时候就是前向对接,到神舟十三号的时候径向对接技术才会得到验证,空间站舱体组合体的复杂构型在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才能够得到在轨验证,所以逐渐在过程中才能把最初的设计方案方方面面都验证到。

  “建站为用”,这是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口号,它的目标是要建成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这次随神舟十四号下行的就有不少实验样本,其中就包含了航天员的体液和细胞学样本,一共包含5大类80多个实验样本,可以让地面研究团队更好地了解人体在太空生活中产生的变化。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 李莹辉:我们带回了航天员的血液、尿液和唾液,可以从更深层次、从细胞分子基因层面,去研究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咱们国家拥有了自己在轨环境适应的遗传资源库,不论是对于我们后续健康防护措施的制定,还是对我们航天医学的研究,以及对于人类认识自身、对环境响应都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进行活体细胞的保存和在轨实验,这要得益于神舟十四号在轨期间迎来了梦天实验舱,正是有了梦天实验舱搭载的低温储存设备,航天员才首次进行了活体细胞的保存和在轨实验。

  下行的样本中还有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12月5日凌晨3点,这批样本运抵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进行相关实验的科学家也连夜将实验样品进行分析。航天员在空间站干的“农活”让科学家也忍不住赞叹。在神舟十四号乘组的精心照顾下,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三粒带入太空的水稻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中国科学家收获了世界上第一批在轨培育的水稻种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