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限价措施表现出两个特点。”徐坡岭分析,一是讲究分寸,既限制俄罗斯能源收入,但也允许俄罗斯获得最低水平的利润,以便其继续向外输送石油;二是留有余地,价格上限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每两个月审查一次,留有浮动空间。
此次“限价令”缘何几经博弈?崔守军分析,俄罗斯是全球原油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供应源头之一。在稳定全球石油供应与减少俄石油收入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是美欧基本目标。最终限价方案其实是美欧对俄原油出口问题的“折中”之举:一方面要满足欧美限制俄石油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将俄原油“赶出”国际市场,维持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稳定。
幷非对俄制裁“灵丹妙药”
俄罗斯《消息报》网站近日在《非市场机制:对俄石油限价的后果》一文中指出,此次美欧为俄罗斯海运石油设定价格上限,“标志着自由国际贸易开始终结”,这种先例可能成为国际市场普遍效仿的不良做法。同时,60美元价格上限非常接近俄罗斯石油当前出口价格,这意味着西方此举效果有限。俄罗斯可能拒绝对欧盟的海上石油出口,但幷不意味着将完全停止对欧盟石油出口,将继续向中东欧国家如匈牙利供应石油,然后再运往欧盟国家。这样一来,欧洲人采购的燃料就更贵了。俄罗斯也将寻求继续增加对亚洲国家石油出口。
“目前,欧洲面临能源危机、高通胀以及经济衰退的巨大挑战。限价举措如果引发俄方反制,进一步改变能源市场走势,可能反噬欧洲经济。”崔守军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刊文指出,石油限价等美西方对俄制裁措施幷非“灵丹妙药”。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相比天然气,石油市场全球化程度更高,若该市场重演欧洲天然气危机,则波及范围将更广。石油限价对俄罗斯的伤害越大,该机制的反噬风险就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