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扩大内需提振消费 明年经济发展信心足
http://www.CRNTT.com   2022-12-25 22:43:52


  中评社北京12月25日电/据大公报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召开,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但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会议释放出一个信号:就是中国已经进入后疫情时期,明年将迎来美好春天。

  若今年是稳经济,明年就是拚经济。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应在拚经济中发挥中更大作用。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拉动经济增长要靠“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13.7%、20.9%,分别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可见消费的重要性──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十四亿中国人更支撑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尽管疫情持续近三年,国人始终相信疫情阴霾会散去,中国就会迎来“报复性消费”。这是稳固中国经济的基础,也是确保中国市场活力的源泉,更体现中国市场和社会的信心。

  今年疫情多点散发、局部爆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因疫情而出现的内需梗阻,尤其是和生活物资密切相关的线上配送不畅,线下门店关闭和摊点撤离,让市场主体和社会民生充满焦虑。这意味着,近三年疫情形成的市场惯性和社会焦虑,不仅对生产链和供应链带来严重影响,也冲击了末端消费。更糟的是,末端消费不振,将导致全社会需求收缩,造成供给收缩,引发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层层叠加,形成恶性循环,加上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从而动摇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

  从需求看,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跌5.9%,跌幅较10月显着扩大;供给冲击方面,供应链受阻,企业生产面临缺芯等生产要素短缺问题;预期转弱方面,11月制造业PMI为48%连续两月低于荣枯线,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不足。

  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活起来,内需就好起来。因此,抓住消费的牛鼻子,等于把准了拚经济的任督二脉。毕竟,消费最终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做大做强消费蛋糕是拚经济的关键。而且,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必须通过政策设计和市场挖潜的方式不断注入活力,确保消费动能持久澎湃有力,才能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nextpage>

  扩大消费则是给消费引擎注入增压动能。一方面是扩大消费领域,如果说疫情前线上消费已经成为日常消费主流,疫情则使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从线上、线下到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疫情所致的线上消费“100米梗阻”和线下消费门店和摊点的缺失,凸显市场点对点消费模式的不足,基层社会治理参与到居民消费中去,补上了消费末端的不足。即使疫情过去,市场配送加公共服务的末端消费增值模式,也会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中央打出组合拳激活消费动能

  另一方面则是消费升级。这两年的电商消费,不再是刷单式的狂欢盛宴,而是平台方、销售方和消费方理性互动的消费升级。毕竟,营销噱头少了,定价机制和服务模式规范了,商品质量提升了。人们不再关注电商消费的量化排名,更注重电商消费的质量。加上新技术新载体的加入,电商消费也融入数字经济的大盘。更重要是,疫情期间全球能源价格的攀升也使中国新能源车消费成为最大亮点。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借力已经形成的市场先机,将为消费引擎注入真正的增压动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前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提出九个方面三十一条具体举措,包括促消费、促投资、城乡协调、供给质量、市场和流通体系、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保障等内容,也为如何激活消费动能提供了政策组合拳。

  当然,最终还是要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动能。民众荷包鼓起来,才能消费、敢消费。在这方面,既需要增加就业和提高全社会的工资待遇,又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力量,回馈给民众相应的补贴或者针对性地发放“红包”刺激消费。

  消费不是单纯的买卖,而是融合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要素,幷和人们心理密切相关的复杂行为。因此,提振消费动能,既要开足马力拼经济,想方设法调高收入,努力实现发展新局面。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