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上市公司花式保壳财技引监管关注
http://www.CRNTT.com   2022-12-26 17:34:01


 

  谈及如何降低上市公司股东保壳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资本市场研究室研究员尹中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部门需要严格规范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行为,确保其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幷根据实践及时完善规则,堵住监管漏洞。

  中介机构须当好“看门人”

  投资者应擦亮眼睛

  今年是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也是退市新规财务类退市指标真正发挥威力的一年,已经有42家公司强制退市,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有39家。

  目前,资本市场主要有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4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上市公司主要通过调节财务类指标进行‘保壳’,其他三类情形中,上市公司施展‘保壳’手段的空间不大。”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财务类指标看上市公司是否退市时,考察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3个财务指标,以及审计意见。”陈波进一步表示,相应地,上市公司常见的“保壳”手段有三类,一是实施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或者虽然有关但属偶发的交易,甚至虚构无商业实质的交易,以增加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二是通过接受关联方的无偿捐赠、债权人豁免债务、接受政府补助等方式增加净资产;三是要求中介机构出具违规审计意见等。

  除了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外,中介机构也应把好关。“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要在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方面严格履行把关责任。如果中介机构把好第一道关,上市公司大股东会更加审慎地采取保壳行为。”郑志刚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部分*ST公司的贴吧中,仍有投资者倾向于“赌”公司保壳成功。对此,尹中立表示,二级市场投资者要擦亮眼睛,坚持价值投资,远离风险警示股,不要赌上市公司保壳是否能成功。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壳公司”“僵尸企业”最终将退出市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