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22-12-29 15:22:46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之一,幷明确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列为未来五年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完成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

  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不断迈进、全面展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中央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