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聚焦自立自强全面增强创新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2-12-30 08:42:06


我们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体系建设,打造创新主体合力。
  中评社北京12月30日电/科技创新是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聚焦自立自强全面增强创新活力。
  
  经济日报发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文章表示,科技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深远谋划,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科技、人才、创新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产力提升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关键变量,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核心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节约生产要素成本,使得产业向更高科技水平迈进和科技向产业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文章提出,我们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体系建设,打造创新主体合力。要积极构建高效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效率。要着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明确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环节中的定位和在创新链条中的功能,畅通创新资源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创新链条之间、创新环节之间的流通渠道,全方位激发主体活力,系统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鼓励和支持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完善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发展模式,创新研发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积极寻求前沿技术突破。要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和支持创新主体在共享科技资源、联合建设研发创新平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拓展科技应用场景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立足基础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支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培育一批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强化基础研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要切实增强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强化源头创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着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要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要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要推动国家科研平台、科技报告、科研数据进一步向企业开放,鼓励将符合条件的由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企业使用,提高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着眼关键领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促进技术成果与重大需求相结合,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大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生命健康技术、智能芯片技术等领域关键节点的研发攻关力度,推动新兴前沿技术产品化、商品化、商业化应用,提升新兴前沿技术全球竞争力和控制力,还要面向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技术领域融合创新,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对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的前瞻部署,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