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把握三个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23-01-19 08:31:32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关系

  文章分析,现代化是发轫于西方的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程,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更加丰富的现代化经验,但这并不能说明其所走过的道路对于现代化建设就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和普遍适用的绝对真理性。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不仅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而且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固有的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创造了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在于: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以资本为原则,而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是以资本为本,资本增值逻辑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主导逻辑、根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导劳动的逻辑,坚持劳动主体论,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主线。西方式现代化不仅带来贫富分化,而且由此演变为社会撕裂、阶级冲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劳动者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生产逻辑,通过各种形式解决改革过程中的贫富差距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一的现代化模式,而是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的单一型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经济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的跃进。根本说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作为一种全面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为一种“整体性文明”形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而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是建立在“霸权逻辑”基础上的,走的是对内掠夺、对外殖民的扩张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素就是超越了“国强必霸”逻辑,呈现出和平主义的内在本质。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主义性质根源在于:一是中华文明基因。中华文明本质是非扩张性的,主张和谐、和平。二是社会主义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主义性质,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文章表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这表明,“五个文明”协调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五个文明”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相对独立、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为其他文明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是保证,为其他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是灵魂,为其他文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文明是条件,为其他文明发展提供社会秩序基础、社会发展保障和社会组织支持;生态文明是前提,为其他文明发展提供生态基础、环境条件和丰富资源。由这五个文明形成的内在张力和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整体文明的进步。

  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提出实现物质文明的“四个现代化”,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再到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从抓社会的全面发展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始终把现代化看作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逐步形成了“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五个文明”协调推进的总体布局。“五个文明”协调推进的现代化布局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