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让“过年的仪式感”绽放时代风采
http://www.CRNTT.com   2023-01-20 17:48:39


  中评社北京1月20日电/网评:让“过年的仪式感”绽放时代风采

  来源:东方网 作者:付彪

  春节临近,年味更浓,城市的大街小巷挂起一排排红色灯笼,乡村的广场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网络上,大家同样热烈讨论着一个个关于过年的话题,“家乡的民俗”“过年的仪式感”“你的新春愿望”……网友们分享着对春节的美好期盼,共同迎接这个团圆、欢乐的中国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最具仪式感的传统节日。什么时间贴春联、什么时间包饺子、什么时间祭祖、什么时间拜年等,这些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仪式。春节年俗正是通过这些仪式,传承着背后的文化精神,给人以温暖的慰藉。2022年春节前夕,中青校媒曾就“春节仪式感”话题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2.30%受访者认为过年需要仪式感,65.33%受访者认为过去和现在过年的仪式感有差别,现在产生了很多新的过年仪式。

  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加神圣的意味,有了更加美好的期盼。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就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文化,没有割断精神血脉。扫房子、挂灯笼、剪窗花、办年货、写春联、祭灶神、吃年糕、逛庙会等民俗,都让年味扑鼻而来。中国人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暖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

  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传承和弘扬。文化和旅游部在春节期间举办2023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发动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春节期间年俗等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在网络平台开展视频展播、现场直播和话题讨论;“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合集“我们的中国年”,从腊月廿三始,每日推送新春民俗;“人民日报”官微推出“18件让春节有仪式感的小事”,给自己写一封信,为家人制作美食,看一部春节档电影,拍一张全家福照片……这些都是传承和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不仅增添了过年的仪式感,又在春节焕发出新的生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