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让节日民俗“响”起来“亮”起来
http://www.CRNTT.com   2023-01-26 15:24:50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网评:让节日民俗“响”起来“亮”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车淑娅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春节是阖家团圆之日,也是辞旧迎新之时。饮屠苏、换桃符、放花灯、舞鱼龙,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美好的节日有声有色、有光有亮。节日民俗文化的声、光、色,凝结着一方风土人情,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声”为例,民间音乐在节日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发掘民间音乐传统,盘活民俗活动中的音乐项目,可以让民俗变得“可听”。“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在阖家团圆、欢庆热闹的春节里,总少不了乐器的身影。四川达州大竹县的“竹唢呐”,乐音清脆嘹亮、清新动听,为节日营造喜庆气氛。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闹年锣”,桶鼓、大锣、班锣和铙钹等竞相赛乐,把年味儿烘托得更加热烈,寄寓着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在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中,“串寨歌”“迎客歌”等民歌曲调或高亢或婉转,诙谐幽默,富有竞技色彩,既有娱乐性又传承着当地的民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灯彩、篝火、塔火的使用点亮了节日民俗的“光”芒。重庆的秀山花灯、安徽的嬉鱼灯、江苏的放水灯,盛大的灯彩活动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景,让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气氛分外浓烈。灯彩之外,还有河南确山县的打铁花,当地人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以此祝福事业发达兴旺。

  色彩能够带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自然之色装点四季,民间之“色”则让节日民俗更加亮眼。过年时张贴的春联年画、窗花剪纸,人们精心准备的衣物配饰、屋内装饰,多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吉祥的红色是民俗文化重要符号。红色之外,河南民间年画有使用槐黄、橘黄等黄色调的传统,为年画增添温暖明亮、热烈奔放的气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