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始终坚持积极稳健的金融开放,以本土性和开放性相协调解决发展支撑问题
金融开放事关战略资源配置,事关国家利益与安全,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开放的能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深入践行积极稳健的金融开放策略,始终在找准切入点、把握好节奏中有序稳步推进金融开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开放性”与“本土性”辩证统一、 协同互促,在平衡好开放、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关系中,既“以我为主”又“兼容并济”,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同时,始终不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出发,秉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金融开放战略,动态平衡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开放关系,推进中国金融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实现了金融开放的既“跑得快”还“走得稳”。
四、始终坚持统筹渐进的金融改革,以系统性和科技性相适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帕累托改进”的稳定形式。近年来,伴随金融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金融体系开放度、协同度的持续攀升,不少风险挑战也随之而来,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寻找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在尊重金融运行基本规律的同时,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始终坚持“系统性”和“科技性”动态适配、协同互促,结合金融改革的整体部署协同配套、形成合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筹渐进式金融改革路径。在系统化推进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金融业要积极把握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机会窗口,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方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提供重要支撑。
五、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与风险治理,以“有守”和“有为”相平衡解决发展保障问题
风险是金融的“天然基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金融运行秩序总体稳健,有效抵挡了外部变化冲击,始终没有发生系统性、全国性的金融风险,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担当。当前金融风险高发易发,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都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这为守住金融风险底线与追求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找到“有守”和“有为”的平衡点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强大的思想武器。十八大以来,我国监管制度设计始终坚持“时、度、效”三统一,按照“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策略,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以“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目标原则,“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本源坚守,“防控金融风险不能走向自我封闭”的战略思路,寻求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避免因一些政策调整过快过猛而打击预期,既防止不同领域政策“打架碰头”,又阻断将长期目标短视化、系统目标碎片化,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刘佳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高级经济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