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建强村两委班子,常德还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形成了一群有能有为的“屋场长”“屋场员”。
在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杨坪社区,村民陶文平成了陶家岗屋场抓产业建设的带头人。这两年来,在他的带动下,过去没有一个集体产业的杨坪社区户均投入两万元,发展了脆桃园、葡萄园、亲子园等农旅项目,2022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
石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董琳介绍,近年来石门县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思路,形成了以屋场为微治理单元的“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模式。目前,全县开展互联互帮的党员和屋场员达到1.6万余人,帮联农户16万余户。
加强政策帮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鼎城区谢家铺镇施家陂村是一个距离城区20多公里的普通村落。但从2016年开始,一批村集体企业和村民自办企业在施家陂村相继涌现。一个并没有特殊禀赋的村子,如何吸引中小企业聚集?
“我们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村集体支持。” 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帅宇说。2016年,大学毕业的陈帅宇回到家乡从事粮食购销。不满足于传统经营模式的陈帅宇,想要尝试从良种良法的源头开始,建立种植合作社,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但第一年推出良种服务,村民们都抱着观望心态,不愿主动参与。” 陈帅宇碰了壁。
“企业发展处于关键阶段,村集体要给予一定支持。”施家陂村党支部书记焦存再说,村里拿出5万元资金补贴种粮户采用企业推广的良种良法。“虽然村里的奖补每亩祗有一两百元,但这让村民们一下子吃了定心丸。” 陈帅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