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科幻中的工业移动机器人正走进现实
http://www.CRNTT.com   2023-02-09 11:22:48


 
  让算法在商业实践里产生价值

  优艾智合机器人与《流浪地球2》结缘,始于2021年。当时,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导演组被优艾智合机器人优异的性能所吸引。

  但提起机器人的研发过程,关健直言“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团队有技术优势,但并不清楚技术究竟能在什么场景和行业中创造价值。”他回忆道,“创业前两年,我们尝试了大量的行业应用,才逐渐聚焦到工业物流、智能巡检运维两大行业场景。”

  如何让激光SLAM融合导航算法在商业实践中产生实际价值,是研发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如巡检运维机器人的核心在于移动底盘平台,它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的深度需求,构建完整的机器人形态和上层的业务软件系统,形成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才能够实现自动化运维操作。

  “我们的技术研发均指向应用场景。首先需要理解场景对机器人的全方位要求,这不光包括操作精度,还涉及安全、流程规范等问题,并需要不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调整。”关健说。

  仅是怎样让机器人在高强度工作中满足工厂洁净的等级要求,就让研发团队下了一番苦功夫。“轮子一定要与地面产生摩擦才能走动,我们总不能把轮子罩起来吧?”关健打趣道。他说:“从材料的选择到轮子的安装,再到运营和维保,经过很长时间的打磨,才最终确定出标准方案。”

  在一个超过10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解决工业移动机器人的高精度移动也是一个大挑战。“精度是我们长期发展的技术方向。目前机器人移动精度已从最初的±10毫米发展到现在接近极限的±3毫米。这意味着,机器人的大范围自由移动更加精准。”关健特别强调,工业移动机器人的技术发展是一个平滑演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非飞跃式的技术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