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15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措施,着力拓展就业空间,加力促进就业创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当前,稳就业任务依然繁重。解决就业问题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将解决当前困难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整体就业形势有着重要影响。要抓实抓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机制,加强校园招聘市场、网络招聘市场建设,鼓励各类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健全毕业生基层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持续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加强毕业就业工作衔接,推动就业服务提前进校园。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促进创业的政策,为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为青年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扫除制约广大劳动群众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采取多种手段,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打破户籍制度限制,有助于劳动力自由流动。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灵活就业是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要强化保障和服务,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依托国家统一平台参保登记,提升社保缴费、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等便利度。依法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严肃查处逃避用工主体责任、拖欠薪酬等问题。
完善稳就业促进机制。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是促进有效投资、稳就业保民生、拉动县域消费、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推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积累人力资本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职业培训有助于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要有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重点群体重点行业专项培训,健全技能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扩大职业技能院校招生规模,组织短期技能培训。鼓励用人单位扩大见习规模,在储备劳动力的同时提高劳动者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