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还整合科普资源,建设生态信息展示平台、智能终端,组织志愿者队伍,打造“室外大课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前来接受科普教育的青少年达100多万人次。不仅湿地生态得到修复,城市环境和功能也得到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
据统计,开园以来,西溪湿地平均每年入园游客超500万人次,营业收入累计达24亿元,对促进周边地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显着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放眼全国,许多地区合理利用湿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促进了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我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津市宝坻区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里,市民孙女士正跑步锻炼,每天来河边呼吸新鲜空气已经成为她退休生活的重要内容,“这里有花有鸟空气好,还有专门的健康步道。”
近年来,宝坻区对15公里长的潮白新河河道实施水系综合治理,恢复湿地5000多亩,营造了开放共享的绿色空间,使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的大公园”。“天津已经形成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海洋公园为补充的湿地自然保护地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湿地处处长郭秀民说。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2月2日,2023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杭州举办。活动现场公布,我国新增北京延庆野鸭湖、黑龙江大兴安岭九曲十八湾、江苏淮安白马湖等18处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面积达764.7万公顷,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北京延庆野鸭湖由官厅水库人工湖泊湿地发展而来,经过大力保护修复,于2013年挂牌成为北京首个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实施栖息地恢复、退化湿地修复等工程,我们已累计恢复2万多亩退化湿地。”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主任王晓旭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