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助力“家门口”就业
http://www.CRNTT.com   2023-02-16 17:36:31


  中评社香港2月16日电/农民工背起行囊,踏上南下或东去的列车,在他乡开始一年的辛勤劳作……这是每年春季,发生在中国西部的常见情景。

  新华社报导,眼下这个招工旺季,这一幕仍在持续,但远行求职已不再是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唯一选择。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正倾向于在家门口谋求一份工作。

  在河南一家食品企业担任车间主任10年后,37岁的西安市临潼区人付让回到了距离家乡仅50公里的陕西省三原县,入职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技术工作。

  “过去我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逢年过节回家。现在离家近了,每周都能回去照顾老人和孩子,感觉很舒心。”付让说,更重要的是,三原县的优质食品企业越来越多,作为技术人员回来,“一样有用武之地”。

  在三原这个陕西传统农业大县,绿色食品产业正在成为一张新名片。三原县常务副县长刘航介绍,近年来,娃哈哈、白象、得利斯等企业纷纷前来投资设厂,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也释放出大量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当地各类食品企业常年用工在1.2万人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员工是当地及周边的居民,很多人都有曾在东南沿海打工的经历。

  西部地区的农民工选择就近就地务工,这一趋势也在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中得以显现。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当年西部地区跨省流动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47.8%,而在2016年,这一比例为52.2%。

  在秦巴山区腹地的传统劳务输出地陕西省旬阳市,当地富硒食品、毛绒玩具加工等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已吸引8万余人在当地就业。

  走进刚刚开工试生产的科奥健纺织工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织袜设备咔嚓作响,工人们在流水线前紧张忙碌,一双双袜子不断下线。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顾芝红从浙江诸暨前来投资。“昨天我接到电话,6名在浙江诸暨织袜企业打工多年的旬阳人,听说家乡有了这样的企业,想回来工作。”她说,企业很欢迎这些技术成熟的员工。

  打工半径缩小,带来幸福指数提升。每天清晨,35岁的旬阳人沈维梅送完孩子上学,就来到当地最大的社区工厂陕西康之宁玩具礼品有限公司上班。她对这份工作颇为满意。

  “旬阳过去没有像样的企业,我和丈夫在苏州的电子厂打工4年多,每年只能在春节回家十来天。现在虽然收入没有在苏州时多,但一家人团圆,生活成本低,幸福感高。”她说。该公司负责人谢发明介绍,能在家门口就业,是社区工厂招工的最大卖点。

  陕西各地突出县域特色,持续培育苹果、小木耳、猕猴桃等一批特色产业,并努力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过去两年间,陕西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位于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沿线的陕西省武功县交通便利。近年来,当地依托11.8万亩猕猴桃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电商经济。这个昔日的劳务输出大县,如今在县域内就业群体已近10万人,全县380多家电商企业就直接吸引1.6万人就业。

  武功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伟华说,从今春招聘情况看,园区企业招录的新员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大城市返乡,懂市场、有技术的本地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