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在北京启动
http://www.CRNTT.com   2023-02-23 09:09:20


 
  多方助推转型

  启动绿交所建设对推动绿色转型意义重大。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市场。“我国碳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具有很大潜力。我们将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创新更多碳金融产品,更好服务碳市场参与主体,推动降低绿色溢价,在引领带动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易纲说。

  让绿色能源、产品更便宜更好用,仅有金融的支持仍然不够,还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其中,消费端的认可是关键环节之一。专家表示,消费端有人购买是对企业加大生产绿色低碳产品的最好鼓励方式之一,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绿色溢价。而探索让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过程中在信贷等方面将获得更多的优惠,可以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

  当前已有成功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案例。“对于个人来说,助力创造更好、更清洁的绿色替代品市场,例如购买电动汽车或植物蛋白食品,推动绿色替代品即零碳产品的研发投资及其成本的下降,最终将会推动零碳产品更加实惠。”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钱立华认为。

  董希淼表示,建议各级政府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发挥银行、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的积极作用,加快碳普惠机制和体系建设,吸引和鼓励更多公众参与,形成规模效应和口碑效应,最终达到通过激励个人及企业碳减排行为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目的。从长远看,我国还可以探索推出个人碳配额,为每个公民分配一定的碳排放权,储存在个人碳账户中,作为个人的碳排放配额。个人在购买汽油等能源时将扣除碳配额,未使用的碳配额可利用碳账户进行自由交易,从而实现强制性减排市场、自愿性减排市场和碳普惠交易市场的有机统一。

  “除了绿交所,各类金融机构也需共同发力。”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我国的金融体系可以通过推动绿色低碳投资、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转型和变革式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助力实体经济和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高企业、社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观念,使绿色低碳不仅仅成为定价工具、评判标准和投资策略,更是成为价值观念、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