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智能电视不智能”如何破
http://www.CRNTT.com   2023-02-27 10:59:28


  中评社北京2月27日电/网评:“智能电视不智能”如何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吕帆

  近日,中消协点名智能电视“套娃式”收费和视频平台限制投屏等侵权行为,“智能电视不智能”引发多方关注。

  “智能”的标准原本很简单,就是让生活更方便,但上网搜索“智能电视”,弹出的关联词几乎都是“怎么用”。点播模式本是观看方式的一大进步,它不仅让电视机完全摆脱了录像机、播放器,还赋予观众更个性与多元的选择,但“套娃会员”“强制广告”“误导消费”等问题也逐渐出现在智能电视的使用体验中。

  改变“智能电视不智能”的现状,可以从理念、软件和硬件上下功夫。在理念上,可推动基本需求和升级服务相结合,优化广告渠道。一些用户认为,买智能电视已付出了成本,便不应再有广告,这种看法其实有失公允。传统电视虽没有开机广告,频道却拥有面向广大观众的大量广告时间,只是智能电视让看广告成了某种针对个体观众的行为,便容易被诟病。而从行业生态来看,大多数视频内容平台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极少数盈利平台的收益中,会员费和广告费也成了制作或购买视频内容的经费来源,因此需要我们理性、辩证地看待真实的行业现状。

  但一些平台采用“嵌套广告”“套娃会员”的业务模式,的确“吃相不佳”,若结合基本需求精准提供升级服务,可能更为合适。如老年群体并不完全依赖4K臻享、立体声、超前点映,能否将电视频道免费开放、给老片以专区,让智能电视回归“看电视”的最朴素功能?对有更高需求的用户,则可提供会员套餐或广告模式,实现定向满足。同时,广告播出方式与触达渠道也可优化,既然主打“智能”,开机广告能否以大数据进行优化推送?目前,一些电视剧已尝试过的“扫码购买同款服饰”和跳入电商、广告的触达方式,是否更符合智能电视广告应有的样态?

  在软件上,应从聚焦平台竞争转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正如行业专家分析的,智能电视的生态体系需要平衡内容服务方、牌照持有方、平台运营方和电视硬件厂商的各方利益,一旦盲目追求牟利,这种短视心态势必会引发平台之间进行“量大价低”和“速薅羊毛”的恶性竞争。想要长久地留住观众,就不能让他们吃哑巴亏、不断上当。平台竞争的目标应是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和体验,唯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改变“智能电视不好用”的普遍问题,因为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永远是“看”,而不是“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