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非遗工坊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3-04 14:04:42


 文化系列创新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截至2021年年底,龙禄颖母子的非遗工坊已发展到6家,从业人员1297人,获得国家专利46项,年产值近3000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把算法引入苗绣设计,探索建立数字化云工厂生产线,通过手绣与机绣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产能,将苗绣拓展到家居装饰领域。”龙禄颖希望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拓宽苗绣的传承之路。

  各地的非遗工坊,不仅是非遗产品的“生产车间”,还是不断播撒非遗种子的“播种机”,持续培养着非遗传承的新力量。

  四川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负责人张居悦,是一名90后非遗传承人。除了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张居悦把相当多的精力用在了开展公益培训和藏羌绣文化的推广上。截至2021年年底,她的工坊已免费培训1000余人,接待研学人员10万多人次,其中很多是中小学生。

  发展的动力足了

  美丽的西河、精致的村舍、平整的道路、丰收的田野……走进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眼前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山水田园画卷,而这一切都跟一碗鱼粉有关。

  瓦灶村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栖凤渡鱼粉手工制作技艺发源地。当地一家食品公司在村里设立栖凤渡鱼粉非遗工坊,进行鱼粉加工制作。不仅如此,在非遗工坊的带动下,瓦灶村的名气越来越大,顺势发展起乡村旅游,成为周边城市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如今,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真是“一碗鱼粉带活一个村”。

  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只是非遗工坊激活乡村活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表现。一个非遗工坊往往能带动一个村子的产业。通过培育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非遗工坊增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依托苗族刺绣设立非遗工坊,通过开展传统技艺研究、苗族刺绣技能培训、产品设计、线上线下展示展销等,让苗绣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四川阿坝州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依托马尔康藏香制作技艺设立非遗工坊,让藏香成为马尔康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