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把坚持中国特色和锐意革新相结合
守正与创新相促进,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其中,守正是根基、是前提,是本源,创新是趋势、是方向、是动力。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有根基;只有不断创新,守正才能与时俱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发展正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历史进程,这种创新是“温故知新”“返本开新”而不是“推陈出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讲话中强调,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达成这一光荣使命就要求我们既要守住中国式现代化的根与魂又要培育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四、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把制度优势和快速发展相结合
实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否注重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所主导的现代化截然不同的价值诉求。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不是少数人富裕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单一考量生产效率的现代化,而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现代化;是既把“蛋糕”做大做好,也把“蛋糕”切好分好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
五、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把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相结合
社会的活力与秩序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序是拥有活力的基本前提,良好的社会秩序既为经济社会持续向好提供环境保障,也为调动人们参与积极性、激发创造力提供了心理支持。社会活力的激发,是人们参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失去活力,社会缺乏生机一潭死水,不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基于此,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应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稳而不死、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的有机统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
六、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独立自主和交流互鉴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一方面,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时刻保持自立自强。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劈波斩浪、奋楫前行,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条重要原则和经验,就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要站稳自己立场,依靠自己力量,发挥自己优势,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只有自立自强,才不会在发展中被“卡脖子”,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故步自封、画地为牢的自娱自乐,而是体现着全球视野、世界格局和大国担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化,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现代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世界格局的现代化,是在文明传承和历史纵深中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大国担当的现代化,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全世界后发国家独立自主迈上现代化道路树立了新典范,提供了新思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