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责任,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
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强调的重要工作方法。
“刚到浙江工作的那段时间里,习近平同志就以调研开局——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他给自己布置的‘到11个市都跑一跑’的任务就已经完成,到2003年7月省委全会召开前,他已经走过全省11个市、69个县(市、区)和大部分省直部门、单位。”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告诉记者。
《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中,在浙江省委工作多年的同志回忆:“习书记的工作是有自己特色的。最主要的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调研开局,确定目标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战略措施,抓好执行落实。”
人们对这一幕印象深刻。2012年12月7日,不腾道、不封路、不扰民,不设红地毯和欢迎横幅,没有层层陪同,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考察前海、参观光启、深入渔村、瞭解横琴,总书记边走边看,且行且思。在途中,他明确强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
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开启新的局面。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
“当前,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局起步至关重要。”张国玉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有计划、有部署,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逐级分解、具体细化和有效统筹,有针对性地拿出创造性落实的具体方案,制定明确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正确的落实方案,正确的行动路径,绝对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只有在调查研究中领会要义、在深入基层中把握实情、在问计于民中集思广益,才能使工作有抓手、破题有办法。
在多位受访专家学者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部署,所涉领域非常多、范围非常广,各项工作关联耦合,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义,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才能因地制宜做好精准文章,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更加科学地进行战略谋划;才能分辨轻重缓急,把握工作推进的重点、社会关注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焦点,部署好先后顺序;才能对关乎全局的“硬骨头”问题、“险滩”问题知其深浅、晓其宽窄、究其难度,找到正确的转化路径和实施方案。
“反之,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脱离深入基层一线的调查研究这个关键环节,政策举措和实施方案就会脱离客观实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难以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一来二去,再好的政策都成了空中楼阁。”杨金卫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举例说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
做好调查研究,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起着关键作用,必须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扎实做好调查研究,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杨金卫认为,在实践中,之所以出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决策针对性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说到底,根子还是在于调查研究少了一点、浅了一点。“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是危险的。
调查研究是瞭解情况、科学决策的过程,是推动工作、落实要求的过程,更是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从调查研究里不断获得、不断巩固的,是做好工作的知识、能力,是实事求是的作风、路线,更是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对使命的尽责担当。
把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工作 局面的突破口
“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干部都明白调查研究之重要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想调研、愿调研的干部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一些调查研究与预期有差距,没能取得相应成效。能不能从群众的‘后院’和‘角落’里发现问题、找准对策、总结经验,成了干部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张国玉说,做好调查研究并不容易,去哪里看、看什么、怎么看,找谁谈话、谈什么、怎么谈,群众反映的问题说明了什么,都大有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