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积极识变求变应变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事业。这既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又要求我们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顺应实践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识变之智准确识变,以应变之能科学应变,以求变之勇主动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同样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而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不断研究解决中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中国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创新,主要是营造创新氛围,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制度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活动的精神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全面融合和持续发展。
守正与创新: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章认为,当今,中国发展面临新的历史特点,并具体体现为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重大关系,关键在于科学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厦的“四梁八柱”。其内容主要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支撑;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港澳台都是不可或缺的见证者、参与者、分享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更加宽阔的世界舞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等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重大关系,旨在贯彻落实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世界历史的坐标系中,也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之后不久的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不断推进,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守正才能保持航向、大道其光,创新才能活力无限、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