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
http://www.CRNTT.com   2023-03-31 18:43:16


 
  辩证看“大”与“强”

  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

  业内常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因而不少人认为规模优势并没有多大用处。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许召元表示,制造业产业的技术进步有一个很重要的“干中学”效应,很多产品生产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在生产中完善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中生产效率的优势就有了重要基础,这包括产业配套优势、产业规模优势等,可以显着降低成本。

  我国制造业的“大”为“强”提供了坚实基础。赵刚认为,“大”使得我国制造业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很多产品订单只有在我国才能实现大规模、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例如,同样一个机电或装备类产品在中国制造,原材料充足、磨具能就近配套、整机可实现量产。

  “大”能为制造业技术进步提供更多资金、人才和应用场景,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研发设计、高端生产装备、先进工艺设计、先进基础材料水平,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大”还能为中国品牌崛起提供更多有力支撑。近年来,中国制造正在成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代名词,为中国本土品牌做大做强并形成全球影响力打好了基础。

  我国制造业规模大、门类齐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制造业韧性较强、回旋空间大、抗风险能力强,这一点此前在应对突发疫情、复工复产中体现得较为突出。此外,“新领域新赛道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制造业基础上的延链补链强链进行延伸,或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通过数字赋能等方式衍生的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健全的制造业体系为我国未来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提供了更多空间。”关兵说。

  专家认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是指我国制造业的产能和产量大,但在产品研发设计、高端生产装备、先进工艺设计、先进基础材料、高端品牌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与美国、德国等相比,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从做大到做强,从量变到质变,关键的两个因素是技术进步和企业品牌打造,让我国制造企业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具有更强竞争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