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数字化转型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4-03 08:41:08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按照“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思路,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发挥地方政府专项资金作用,鼓励平台减免转型共性需求支出,鼓励金融机构研制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产品服务,设立专项贷款,拓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融资渠道,减少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压力。

  完善配套服务。要构建完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提升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服务水平,提升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关键基础能力。

  三:全面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

  文章提出,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提出“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要求。

  中小企业主动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利用工业大数据,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生产工艺水平,优化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鼓励大企业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的龙头引领作用。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环节主导企业和产业创新综合体的引领作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成员在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等方面互联互通,实现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仓储运输、电商销售等环节的业务协同。

  以工业大脑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充分释放价值的新引擎和加速器。加快“工业大脑”布局,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汇聚共享数据、共性技术、共用资源和公共政策服务,实现生产资源的有效链接、弹性供给和高效分配,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四:构建全链条、多层次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

  文章强调,人才是数字经济的第一资源和核心驱动力,数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应从供需两端出发,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

  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各地应基于产业需求,对数字化技能人才、运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分类培养,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服务产业链,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加大内部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搭建适应企业发展策略的数字化人才发展体系,畅通企业内部的数字化人才发展和补给通道,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和能力。

  全链条、多途径加大数字化人才供应力度。各地方政府应持续加大数字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引导高校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激发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在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中的作用,全面促进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的形成。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