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一粒种子,书写“土特产”大文章
http://www.CRNTT.com   2023-04-05 08:51:22


 
  与会嘉宾指出,立足当地自然资源、找准特色,不少地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把小品种做成了大产业。但与此同时,品种、品质和品牌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的问题在“土特产”发展中普遍存在。

  “相比大规模种植的作物,许多特色作物在育种创新上较滞后,需要良种带动产业全链条的发展。”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任长忠说,该产业技术体系成立10多年来育成65个以上的新品种,满足了不同生态区的种植需求、不同加工用途的原料需求,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种源基础。

  作为重要的优质杂粮,燕麦和荞麦焕发出产业生机。凉山苦荞、武川燕麦、白城燕麦、库伦荞麦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打响知名度,我国有一定规模的燕麦、荞麦加工企业也从10多年前的不到20家增长到目前的150多家。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质资源则是育种创新的源头。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和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孕育出各地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美味的密码,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小小种子中。

  颜色红润,清香扑鼻,米粒饱满……安徽省颍上县的庄红贡米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检测发现,这种米营养价值高,铁和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是普通大米的8倍至15倍。看中其市场化潜力,当地育种团队正在对种子提纯复壮,将申请新品种保护并进行推广种植。

  加快摸清种质资源“家底”,为更好地挖掘利用奠定基础。眼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已基本完成任务,征集和收集到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2.4万份。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介绍说,新征集和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包括一大批特色、特有或特异的种质资源。除了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之外,有些还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或在食用、保健等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在乡村振兴中具有较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据瞭解,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聚焦种业振兴行动的新进展以及种业科技创新的新成果,由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