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外债增长较快,增加境内外汇资金供给。2016年末至2022年末,银行外债增长4062亿美元,占外债总规模增长的近四成,主要源自境外中资企业在境内银行的存款和境外同业存放拆借等被动负债的增长。银行被动负债的快速增长,增加了对境内外汇资金的供给,且资金成本较低,有力支持了境内经济发展。
债务工具结构日益多元化,债务证券成为主要驱动。近年来,我国外债工具多元化结构日益显现,债务证券、货币与存款、贷款、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关联公司间贷款等外债协同发展,稳步增长。2022年末,我国债务证券余额为7315亿美元,较2016年末增长5014亿美元,对同期外债增长的贡献率为48%;债务证券占比为30%,上升14个百分点。债务证券占比上升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相匹配,随着中国债券相继被纳入国际三大债券指数,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上升。
王春英介绍,2022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6%,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66%,偿债率(外债还本付息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10.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2.8%。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以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王春英表示,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依然牢固。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