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第六届大赛金奖的贵州大学“博士村长”项目开创了产业振兴、造血扶贫的崭新模式,将科研与扶贫有机融合,扶贫足迹遍布整个贵州,下乡服务上万次,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村里的乡亲们,是朋友也是同事!”疫情防控期间,电子科技大学的“沈厅筑梦家庭农场”项目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播带货,创新“红旅”赛道精准扶贫模式,一个月内帮助果农销售柑橘超1500万公斤,增加岗位6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增长5倍。
各地各高校依托“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结合红色资源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从井冈山老区走出的“百年好合”项目,针对井冈山旅游胜地和当地林地多的特点,打造了“大百合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模式,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项目团队负责人赵延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继续为革命老区贡献力量。
据介绍,截至去年8月,累计有9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精准对接农户255万余户、企业6.1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7万余项。“红旅”已成为一堂融合了党史教育、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的“思政金课”,助力更多青年学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紧跟时代需求
贡献青春力量
■涌现诸多紧跟前沿科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