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技术发展水平来看,碳化硅方面,8英寸衬底开始产业化,车规级功率器件是当前开发重点,多家厂商已推出大功率模组及高温封装产品,碳化硅器件正向耐受更高电压、更高电流密度、更低导通压降、更高开关频率方向发展。目前商业化SiC MOSFET产品电压集中在650V、1200V、1700V,部分新品耐压等级已提高至2000V,越来越多应用于牵引主逆变器、车载充电机以及高低压DC-DC转换器中。氮化镓方面,国际上已制备出6英寸单晶衬底,功率器件向小型化、高功率密度、耐辐照方向发展,耐压1200V的商业化产品和垂直型功率器件已实现小批量供货。以氮化镓射频为例,2022年美国Integra公司宣布100V氮化镓射频器件开始出货,意法半导体和美国Macom公司已生产出硅基氮化镓原型,多家企业推出氮化镓毫米波产品。
从装备和辅材发展来看,一方面,8英寸碳化硅设备有望带动产业链成本下降。2022年德国爱思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相比竞争对手有10%至15%的成本优势,预计2023年推动成本下降25%。另一方面,耐高温材料、高效散热材料开发速度加快。日本田村公司已开发出用于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无铅焊料接合材料,计划2023年实现量产。
面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第三代半导体始终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以车用为首的下游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期,上游晶圆供不应求,未来几年8英寸技术将推动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成本逐步下降,国产材料和芯片在客户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需抓住市场需求爆发及国产化替代机遇,利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继续突破材料和器件关键技术、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国产替代应用、强化人才培育和引进,构建要素齐全、创新活跃、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逐步培育出龙头企业和创新型集群,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