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产业转移”,中国如何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23-04-23 16:09:55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据中国新闻周刊报导,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发现,疫情结束后,外资企业CEO们非常积极地关注着中国市场,但视角发生了改变,“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的CEO们,都在努力说服他们的董事会增加在华投资。”

  这与疫情三年期间的情况截然不同。“他们以为在中国投资存在风险,而未来回报率有可能会降低,三年疫情让很多高管无法到访中国,没办法到中国看望他们的员工、访问相关客户,这进一步恶化了董事会(对在华投资)的看法。”克雷格·艾伦在3月25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

  另据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尽管约74%的受访企业承诺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但自新冠疫情以来,正在考虑或已经开始将生产和采购等环节转移至中国境外的企业数量首次增加了10个百分点。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企业表示,风险管理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其公司考虑转移产能的主要因素。

  面对诸多挑战,外资企业仍表现出了增长韧性。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分析,中国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2021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22年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首次超过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以美元计达到了1891.3亿美元,增长8%,引资规模依然保持世界前列。

  “大多数外资企业表示中国仍是他们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数人喜欢在这里工作。”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说,正在或准备拥抱新市场的公司是什么类型、转移了哪些产能或部门、他们为什么离开,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考虑,不能一概而论。

  “孔雀东南飞”,未必是坏事

  中印越电子协会(CMA)秘书长杨述成近期刚带领一支120人组成的商务考察团结束在越南的走访,团队全员为中资企业,来自电子、手机、汽车、储能、光伏等多个行业,甚至还有一部分想赴越考察的企业主因为满员而未能成行。

  “很多行业企业出海早已开始,并非疫情后才有的现象。”杨述成以智能手机为例介绍说,大多品牌从2015年前后出海,因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状态,而产品端又没有革命性技术出现,不能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因此要到海外寻找新的市场。相比之下,在中国运营的外资企业在其他国家进行市场布局的时间更早、生产更具规模性。

  早在2012年10月,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曾访问越南,推动“越南第二工厂”的投资项目。三星电子一位公司高管曾在媒体上透露,在越南建厂的最大考虑因素是“成本”,当时中国的人工费用上涨,价格竞争力下降,而“新工厂设在越南北部的农业大省太原省,不仅与越南主要大城市交通方便,而且劳动力充足,能够降低人力成本。”

  截至目前,三星在越南投资了约180亿美元,拥有6家工厂,其中2家专注于智能手机的制造,产品用于供应北美和欧洲市场。2021年,越南产的三星手机占该公司总产能60%,虽然近年来三星一再削减越南智能手机产量,但据越南政府人士消息,2023年越南三星工厂的智能手机产能占比仍在40%。

  与此同时,三星在中国的工厂接连关闭。2019年9月底,三星宣布暂停在中国最后一座手机工厂的生产,这家位于广东惠州的工厂成立于1992年,曾是三星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随后,2020年8月,三星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电脑工厂,2020年11月底,三星又关闭了在天津的电视工厂,这是三星在中国的唯一一座电视工厂。

  苹果也在开展在中国以外市场的布局。先是于2020年将部分Airpods的生产线从中国迁移至越南,去年6月,又将平板电脑“iPad”的部分生产由中国转移到越南。另据路透社报导,苹果将在“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度生产iPhone 14。摩根大通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中国境外生产的苹果产品占比将提升至25%,这些产品包括Mac、iPad、Apple Watch和AirPods。

  “中资企业到海外建厂更多是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而大多数外资企业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中国以外地区的目的明显不同。”杨述成分析说,这些跨国公司大多将海外市场作为生产跳板,以便将产品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

  继佳能去年关闭部分中国产线之后,另一家相机大厂索尼也将大部分相机产线迁至泰国。据日本媒体报导,此前索尼从中国和泰国的2个基地向全球出口,但以后中国工厂将仅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在日美欧等中国以外销售的相机几乎全部转为在泰国工厂生产。

  “最近一段时期,一些产业看上去有‘孔雀东南飞’的迹象,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地区,这里面有多重因素。”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分析说,一是美国对华搞贸易战,到现在为止,加征的关税绝大多数仍未取消,很多原来“在中国、为美国”的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转移到东南亚去了,目的是为了取得原产地认证,规避关税壁垒。二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综合要素成本短期内的确有一定比较优势。这些年来中国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的确有所上升,这是事实。三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如越南加入了不少自由贸易协定,自己也采取了很多力度比中国还大的税收优惠措施。四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利用原产地累加规则,一些企业即使搬到东南亚了,也可以免关税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即实现“在东南亚、为中国”。

  除了电子行业,不少鞋服品牌也在转向东南亚市场。2010年之后,越南逐渐取代中国成为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的鞋类最大生产地,到2020年,越南生产了阿迪达斯四成的鞋子,耐克一半以上鞋类产品来自越南。

  “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未必是坏事。”黄奇帆分析,一是转移出去的不少产业是中国自己的民营企业,出于规避关税壁垒的考虑,适当调整布局,无可厚非。二是目前转移出去的企业多以服装鞋帽等对关税壁垒比较敏感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虽有一些电子元器件,多以装配组装为主,这也是适应东南亚国家所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而对中国主力出口的机电产品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关税壁垒不会形成大的影响。这几年对美出口不降反升就是例证。

  三星在关闭惠州手机工厂时发表的一份声明也验证了上述分析。三星表示,其在华产业布局已经转型为符合中国政府指导方向的高端制造产业,(到2020年)前6年在华高端产业持续投资,金额超200亿美元,远高于产业调整的金额,以后也将持续在华进行高端产业的投资。现实中,三星在大量关闭低端制造工厂的同时,陆续在苏州、西安和天津等地部署半导体生产工厂,聚焦高科技领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