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固本强基。10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日益活跃。2014年6月,由中哈吉三国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世界首个被列入名录的丝路遗产,也是中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在被誉为“世界文化十字路口”的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坐落于市中心的孔子广场人来人往,成为联结两国民心的“打卡地标”。10年来,以“丝绸之路”为抓手,形式丰富的文化论坛、媒体合作论坛、国际艺术节和国际电影节,唤起了各国对“丝路精神”的共同记忆和强烈认同。中国在中亚地区已开设10余所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和来华留学人数越来越多。
高起点再出发
中国—中亚共建“一带一路”已走过“黄金十年”,在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不仅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的十年征程具有标志性意义。新征程上,中国—中亚共建“一带一路”将更加深入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
高标准建设中吉乌铁路。开通中吉乌铁路,将促进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成为中国与上合组织覆盖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标志性项目,不仅将构建起新亚欧大陆桥的南部通路、拓宽运输范围,还将改变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格局。中吉乌三方正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可研工作,争取中吉乌铁路早日启动建设。
可持续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与中亚五国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拓展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清洁能源和高新产业合作。哈萨克斯坦等国具有较大绿氢出口潜力,加强中国与中亚氢能研发与贸易合作,将有效带动中亚地区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中亚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以标准为纽带,推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加快“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进程,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惠民生铺就幸福路。共建“一带一路”将全面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中亚各国优先发展以增就业、减贫、医疗卫生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通过成立减贫合作分委会,将中国经验根植于中亚土地,助力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早日实现减贫目标。建设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开展现代化农业合作,共享先进农业技术,积极为中亚农民增加收入。实施减贫惠农计划,为中亚国家举办扶贫官员研修班,推动在中亚国家建设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一批鲁班工坊,合作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积极推动中亚共享中国大市场,以“丝路电商”等平台推动中国—中亚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扩大中亚优质农副产品进口。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万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