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从第二个结合看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http://www.CRNTT.com   2023-06-05 10:23:13


 
  (二)思想的飞跃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纵论古今,阐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理。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这一思想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

  2016年1月18日,北京西郊,中共中央党校。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讲“第一课”: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

  一番博古通今、纵横中西的论述,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行了中国化的理论阐释,令在场学员回味无穷。

  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培中华文脉沃土;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礼乐文明有机结合,倡导“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构筑起党中央坐镇中军帐、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的政治秩序;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民本思想有机结合,倡导“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使我们党始终拥有执政的坚实根基和最大底气;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有机结合,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荡起雄浑豪迈的中国精神;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倡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的文化源泉;

  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和合智慧有机结合,倡导“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引领新时代的中国携手世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

  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绝产出,植根中华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结出累累硕果。

  这一思想揭示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延续中华民族“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的传统,党的二十大前夕,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一至三编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为这部皇皇巨典作序。

  序言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要“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以古之规矩,开今之生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鲜明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四川眉山,三苏祠。百年银杏、千年黄葛,生机盎然。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里,实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触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从文化自信,总书记又谈到道路自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深厚底蕴,我们带领人民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之形,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主。

  只有将国力的强大转化为文明上的兴盛,坚定走自己的路,成为新文明的主体,一个民族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