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多维度推动市场化经济修复
http://www.CRNTT.com   2023-06-13 08:04:18


 
  二是为市场主体赋能,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加力提振消费需求,建议发放消费券。消费需求不足,企业的经营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在优质项目不足,投资乘数偏低,地方投资积极性不高的背景下,后续基建投资维持高速增长仍受到制约,消费改善对于经济持续修复至关重要,发放消费券、出台激发消费活力的相关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与民休养生息,积蓄能量。历史上来看,每当发生重大灾害、战争等事件后,统治者一般都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进而逐渐恢复国力。当前同样需要采用相应的政策思路来培育市场动力,让老百姓、企业积攒一定的资金,进而有能力消费与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引导微观主体改善预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实现消费修复和投资修复的关键则是要推动微观主体改善预期,通过稳定居民、企业的消费信心、投资信心,进而促进内需改善。

  需警惕资产价格下跌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

  文章认为,通缩压力客观存在,但中国有能力应对。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经济是否陷入或即将陷入通缩存在较大分歧。通缩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以CPI衡量的通胀水平持续回落至低位,另一方面经济复苏节奏整体仍较为温和。但也无需过于担心,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消费潜力,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扩内需、补短板也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此外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中国拥有应对能力,经济陷入通缩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通缩压力可控,但需警惕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快速下跌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可能性。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核心问题就是价格,除了消费价格之外,更应关注资产价格。因为,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就是资产,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最为重要的资产就是房地产,甚至可以说,房地产是中国居民、企业甚至金融机构最为重要的基础资产。当前房地产市场虽在供需两端等多项政策支持下边际改善,但下行趋势尚未出现根本性扭转,微观主体的投资信心、消费信心仍偏弱,需警惕出现“贷款人消失”现象。参考国际经验,九十年代,日本在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破灭下,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高债务压力下微观主体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企业生产经营目的由“利润最大化”转向“债务最小化”,进而导致总需求不足,日本经济由此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虽然中国当前股市泡沫化程度较低,但房地产泡沫依然存在,需持续警惕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快速下跌引发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总体而言,要实现市场化的经济修复,仍需政府、企业、居民等各类主体齐心协力,避免“躺平”,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真正落实到实际的经济工作当中来。政府要充分发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经济社会有效运转,企业、居民也要打起精神,鼓足干劲。政府、企业、居民形成合力,把握优势,共同克服经济修复中遇到的困难,推动经济加速回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