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挖掘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23-06-24 08:54:52


 
  城乡数字鸿沟带来“乡村迟滞”,制约农村数字消费发展。近年来,农村老龄化加剧,青壮年人口持续流出,留存的农村人口难以提升数字素养,抑制了消费扩大。截至2022年6月,中国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82.9%,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相差24.1个百分点。相关调查显示,2021年,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平均得分比城市居民低21.2分,农村居民电脑使用能力得分不足城市居民的50%。据调研,核销、抢用消费券对农村居民来说难度很大,“领不到券”“消费者不会用电子券”等问题普遍存在,定点投放农村地区的消费券往往没人领而被沉淀。

  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消费政策支持力度待加强。农村居民就业创业仍面临一系列难题,一定程度制约了其消费能力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用工需求逐渐从劳动型向技术型转变,快递、外卖等互联网服务行业用工要求趋严,农村居民就业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工创业缺乏政策支持引导,成功率较低。再者,金融机构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风险大、成本高,积极性不高,农村居民提高消费能力的渠道狭窄。值得注意的是,县城和中心镇是承载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载体,许多县城规模已经相当于中小城市,但无法按照城市标准在相关商业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和指导。

  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的建议

  文章提出,首先,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城带乡的县域消费网络,丰富农村消费供给。加大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街区改造等的投资,强化县城商业综合服务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康养等消费场所的质量,打造县域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健全连接县城和村镇的物流网络,鼓励发展县乡村一体化共同配送的集约化模式,保障县城到农村的流通渠道畅通。推动乡村小超市、便利店等便民服务点承接快递代收代转,支持乡村自提点等农村终端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民宿和住宿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设施,增加对农村地区有文化价值的老旧住房抢救、民宿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从景区拓展到全域,构建“外通内畅、通乡达景”的旅游交通网络。

  其次,加大补贴支持力度,促进农村住行消费升级。鼓励生产厂商和家电销售企业开展“大家电安全使用年限提醒”活动,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和智能产品补贴计划。发放农村家电安装、调试、维修售后、物流配送等的服务补贴。加大对农村地区绿色建材、家居消费的补贴支持力度。支持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以下载重货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并购新车,给予补贴。支持加快完善加油、充电、维修等配套体系建设,支持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第三,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充分激活农村数字消费。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社区电商,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一定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开设零售小店或代理点,实行集中配送、社区内提货。培育零售店店主或返乡青年为社区电商的“团长”,负责组织居民线上下单、自提点理货、提供售后等服务,帮助农村居民尽快适应习惯数字消费模式。此外,在建设数字平台过程中考虑农村的适用性,简化数字平台使用流程,降低操作难度。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水平,培养线上消费习惯。

  第四,加大对农村居民消费、企业布局农村消费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绿色智能产品和家装消费等新型和大宗消费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下乡的商贸、文化、旅游等行业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增加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投放。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适农金融产品,下放信贷权限。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探索农村信贷物权、信用、产权担保新路径。

  第五,强化农村居民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分层、分类精准识别农民工培训的需求,加强直播销售、快递物流等前沿应用行业的技能培训,培训补贴直达企业和培训者。对于农民工创业给予税收减免、贷款支持、创业补贴等政策优惠,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专项资金。成立创业指导咨询小组,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