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挥数字经济优势 助力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7-04 08:30:12


 
  首先,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核心技术升级困难。数字经济是创新驱动的新兴经济,以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以源源不断的创新作为动力。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创新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和应用层面,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有所不足,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芯片等核心技术上的封锁打压,在短期内加剧了中国数字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因此在核心技术创新上,中国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局面尚未完全改变,核心技术对数字经济的贡献仍然较低。

  其次,数字鸿沟和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突出。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让全民平等、充分地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而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普及和数字素养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导致农村家庭在数字化时代被相对地边缘化,难以同等地从数字经济发展中获取数字红利。从网民规模来看,城镇网民规模远超农村,2021年中国城镇网民规模高达7.14亿,互联网普及率78.3%,而农村网民规模仅有2.9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2%。数字时代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功能更新速度快,而老年群体对智能设备和智慧生活的适应速度慢、接受能力差,面对新场景、新技术往往无法及时适应。

  3.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文章认为,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以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数字时代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核心技术升级困难、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与数字鸿沟问题等一系列挑战,寻找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创新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其重点在于着力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境遇。技术创新是以人才为依托、科研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改善创新环境,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为此,一是加强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机制。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应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准则,探索实行长周期评价,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二是健全分配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给予创新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保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创新成果的评价与审核。三是优化企业融资模式,完善重大项目容错机制。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风险性高,这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原因,为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应建立“私募股权+贷款+保险保障+财政风险补偿”的新型融资模式,并完善重大创新项目的容错机制,将创新成果与职位升迁和工资等级相结合,以制度激励强化自主创新,帮助企业孵化创新产品,提高创新效率。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数字经济健康运行为基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规范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及时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二是提高监管技术,覆盖监管盲区,着力打造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监管系统,主动识别电商消费、服务、支付等领域违法行为,营造健康高效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三是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究,促进数据安全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坚持数据安全与发展并重,以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个人隐私安全为底线,合理把握数据应用开放的界限,促进数据资源的流动和利用。

  解决数据开发利用分歧,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提高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是解决数据开发利用分歧,促进数据自由流动。首先,加快建设5G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产业进程,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息通道,从顶层设计上着力解决数据流通涉及的相关问题,促进数字资源全方位流动。其次,鼓励社会力量充分挖掘数字资源隐藏的潜在价值,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最后,利用数字化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促进数字技术向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渗透,以数字技术孵化新业态,建立高水平统筹协调平台,提高技术应用与行业需求的适配性,助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