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新型消费扩大内需新空间的实施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23-07-07 08:35:05


    
  三、坚持以新型消费扩大内需新空间的实现路径
  
  文章指出,要充分发挥新型消费的积极作用,不断扩大内需新空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因此,要不断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推进与新型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和保障新型消费的能力,促进新型消费的环境不断优化,加强组织化保障新型消费,细化实化政策措施,优化制度环境,通过发展新型消费持续扩大内需新空间。

  (一)在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中拓展新空间

  要不断加强新型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培育。新型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是传统消费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要善于发现目前新型消费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采取取长补短的策略,不断加强新型消费新模式的孵化和培育,大力发展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加强电商平台建设,不断促进新型消费和社会服务等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人,其中网购用户达到8.42亿人,占81.6%。“80后”“90后”网民群体网购使用率达93%,老年群体网络消费比例也在快速上升,52.1%的老年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短视频销售和社交零售等新模式也在快速发展。这么大规模的互联网上网人数,为以新型消费扩大内需新空间、健全“互联网+服务”提供了消费基础。在具体的新型消费的新模式方面,大力发展线上医疗服务和线上教育服务,发展线上娱乐服务和文化活动,全力打造精品数字内荩罅ν平咂分适肿试创テ教ńㄉ杈哂兄匾囊庖濉4俳悄芴逵拖呱现腔猛糜尾欢先娣⒄埂6杂谕饴襞渌汀⑼汲怠⒓词钡菟汀⒆∷熏蚕淼刃滦拖研碌囊滴褡刺璩中С帧@纾车匚俳辈サ缟獭�5G消费体验发展,培育了一批知名电商平台和线上商贸标杆企业;明确加快发展数字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智慧消费、健康消费等新热点,积极发展数字营销、在线商务等新模式;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积极推进网络零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消费等。推进电子生态办公和消费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使用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电子文件等,引导和鼓励运用无接触办公和消费模式。

  重视线上新型消费和线下传统消费的有机结合。新型消费与传统消费相互支持、相互融合是推进消费升级、扩大内需新空间的重要举措。互联网平台企业要不断向线下拓展业务,传统线下消费业务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逐步向新型消费和数字化消费转型,实体企业也要学会在数字时代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产品。此外,农业、农村和农民也要投入新型消费中来,依托新型消费新模式,大力推广农产品线上消费和线上物流发展,加强网络营销,促进线上新型消费和线下传统消费双向发展、双向提速。例如,某互联网企业基于C2M模式与品牌商的合作已覆盖家电、数码、通信、食品等多个领域,实现与超过1000个品牌进行C2M合作,商品覆盖超过900多个品类。从洗衣凝珠到5G手机,从老字号月饼到乡村别墅,联手品牌商打造了诸多深受用户欢迎的细分品类。以家电类商品为例,C2M模式打造的定制化新品竞争力明显。这种新型消费有效地扩大了内需新空间,带给人们消费的便捷和舒适。

  要不断大力发展新型消费开拓国际市场新空间。坚持推进“走出去”战略,推动国内具备线上新型消费新的业务状态和新的消费模式能力的企业向海外发展,以新型消费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要大力发展适应国际新型消费新的业务状态和新的消费模式的国际物流和国际寄递,不断完善国际物流供应和服务保障体系,提高中国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同时,带动传统商品市场向海外拓展业务。例如,据某企业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的订单数据,中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单日峰值突破1亿单大关,日均6500万单以上。要持续不断探索国际新型消费贸易流通过程中逐步实现人民币结算。国内电子商务、数字服务等企业要逐步实现境外本土化经营,依托新型消费促进自身在国际市场上升级创新,依靠创新性发展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

  (二)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激发新活力

  要不断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第一项就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型消费发展依赖于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拓展内需新空间,需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数据中心、完善物联网、提升5G网络等,不断加强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快建设千兆城市,打造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同时加强车联网的建设,推进车联网的部署和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推进城市新型消费发展,城市管理和治理也要逐步推进数据化和数字化。要依托新型办公和服务以及新型消费新模式,赋能和提升城市管理和治理能力,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数字化、现代化水平。近年某地印发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全市5G基站建设,各县城实现5G网络覆盖。建立健全数字化商品流通体系,加快布局数字化消费网络,推动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项目,不断降低物流综合成本等。

  要不断完善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可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优化数字化消费网络体系以及数字化商品流通体系,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为新型消费提供基础性支撑。完善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网络要重点关照农村这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型消费新模式来拓展内需新空间要发展农村电商,要强化农村快递服务,不断升级农村消费模式,推动农村由传统消费转型到新型消费。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仓储基础设施建设都非常必要。为了便于发展新型消费。有必要大力建设前置仓和分拨仓,加强集配装备建设。要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加快建设快递服务站以及智能快件箱等,广泛布局无人售货机以及智能垃圾回收机等,使新型消费模式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消费。

  要不断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据统计,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从发展速度和规模看,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其增速高于GDP增速3.4个百分点。基于新型消费拓展内需新空间,需要融合发展各项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等,集成应用智能化创新技术,拓展内需新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更多的企业主动融入和发展新型消费新模式,把业务和销售等推上云平台,实现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的升级和转型。推动智能化集成技术创新应用,还需要不断强化和推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促进跨境电子汇款落地,增加商务活动中电子票据应用的比例等。同时,要大力使用消费服务领域中的人工智能,以新型消费拓展更大内需新空间。

  要不断安全有序地推进数据商用。对于数据信息资源,要依法加强监管,同时有序推进商用。要逐步探索和制定数据商用流通的规则和制度,大力发展大数据综合商用和共享使用业务,依托大规模商用数据稳步推进新型消费新的业务状态和新的消费模式,拓展内需新空间。要不断规划建设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新模式,不断扩大内需新空间,需要不断培养新型消费新的增长点,发展壮大区域消费中心,培育国际消费中心。以新型消费拓展内需新空间,要大力发展数字智慧消费。要积极发展智慧餐厅、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打造智慧商圈和智慧街区,依靠智慧为城乡新型消费加持和赋能。工信部于2021年已经组织开展了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围绕生活类信息消费、公共服务类信息消费等方向,遴选了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重点包括C2M反向定制产品、“无接触配送”模式、智能家居、智能服务机器人等,进一步释放了信息消费潜力,推动了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

  (三)优化新型消费环境

  优化新型消费环境需要法规和制度给予保障。“法与时转则治。”通过不断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体制机制。要通过进一步优化新型消费新模式,转变发展思路,依靠高质量新型消费品供给,形成人民群众对新型消费的路径依赖,持续扩大新型消费在整个国民消费中的比例。快速发展的网络零售市场孕育了更多新型消费增长点。其中,C2M新模式表现突出,通过对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双重赋能,激发新型消费潜力,提升生产效率。据某企业数据,2020年以来,其平台C2M自有商品的销量同比增长达到654%。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确保通过优化法规和制度环境促进新型消费发展,不断扩大内需新空间。

  要不断深化包容审慎和协同监管。要以包容审慎的态度不断加强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新型消费的协同监管,形成基于信用基础的对新型消费的新型监管机制。实行跨部门监管的同时,不断加强对线上线下的监管,开展市场监管与行业监管联动,形成有效协同监管。发展新型消费要坚持包容审慎和协同监管的原则,促进信用消费发展,营造安全、放心且诚信的消费环境,促进新型消费健康发展,大力拓展内需新空间。

  要在健全服务标准体系上下功夫。要建设标准化的新型消费模式,各个平台企业、各行业组织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等应加强相互协调和沟通,研究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新型消费行业发展状态。要建立健全关于新型消费标准化体制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保护用户权益,追溯重要产品,提升标准化、体系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保障和促进新型消费模式发展,不断扩大内需新的增长空间。2020年,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做好电商顶层设计,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包括编制了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加快培育电商直播、生鲜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指导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和赋能。

  (四)以新的政策支持和制度设计开创新形态

  不断强化财政支持。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型消费发展,不断扩大内需新空间,各级财政要支持新型消费新模式健康发展。加强投放资金、不断规范市场,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通过实际行动加强对新型消费模式的大力支持。

  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政府和银行要不断拓展企业关于新型消费新模式的投资和融资渠道,加大对新型消费企业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银行要多开发与新型消费新模式相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政府要大力优化与新型消费模式相关的支付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要不断完善劳动保障政策。不断鼓励、支持、引导和发展新的就业形态,促进灵活就业,完善劳动保障制度。要指导企业规范用工,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提高就业活力。对新型消费新模式从业人员,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他们参加社会保险,提高参保率,确保基本生活保障。

  (五)通过强化新型消费组织搭建新载体

  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增强统筹协调性,强化横向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纵向部门之间的联动,增强组织协调性的同时充分发挥组织的领导力。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力,增强组织协调性,持续不断形成组织合力,促进新型消费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不断强化监测评估。监测评估的前提是数据的积累和管理以及充分运用。重视各类新型消费平台数据的积累工作,加强对新型消费大数据的管理,深入开展新型消费大数据研究,通过把传统数据与新型消费大数据进行对比,及时反映消费现状和新型消费新模式的发展趋势,有效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评估的准确性,增强新型消费政策调控的前瞻性。

  要不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宣传引导新型消费合理发展,重点宣传和解读党和国家支持新型消费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健康、智慧、便捷、共享的新型消费理念,大力营造有利于新型消费模式良性发展、促进扩大内需新空间的良好舆论氛围。例如,部分地区通过打造消费地标,加强对新型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影响和带动了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的有效升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