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坐落在晋江乡村的宗祠,为什么会带有阿拉伯元素呢?这,要从丁氏的先祖说起。
谈及这一独特的宗祠,丁氏24代孙、陈埭回族史馆馆长丁清渠对记者说,宋元时期,泉州港扬名海内外,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慕名来到泉州经商、生活甚至定居。他们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穆斯林,信奉伊斯兰教,丁氏的先祖正是这一时期来到泉州。
据《丁氏族谱》记载,首次来到泉州的丁氏一世祖叫丁谨,精于商业,他从海外来到泉州,因与泉州当地女子结婚,后定居在泉州一个叫文山里的地方,并以泉州为据点,往返苏州、杭州两地经商,积累了大量钱财。
《丁氏族谱》记载,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丁氏先祖,是元代初期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他在泉州一带具有很高的声望。
在丁氏宗祠中堂,神龛上供奉的是丁氏列祖列宗考妣神主。祖宗牌位刷成阿拉伯人崇尚的青绿色,每年的春秋二祭就在这里隆重举行。祠堂内的匾额,隐藏着丁氏家族起源的秘密。祠堂中堂高悬“百代瞻依”大匾,后厅立有“绥我思成”匾额,再加上正门“丁氏宗祠”的“丁”字,三字组合,暗示其宗族为赛典赤·瞻思丁的后裔。
元末明初,战乱频发,作为穆斯林后裔,丁氏族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丁氏家族四世祖丁善无奈之下举家搬迁,来到了当时偏僻的海边小镇——晋江陈埭,取其先祖尾音“丁”字为姓,扎根于此。
丁清渠介绍说:“丁氏族人以前在泉州一带,都是从事商业活动,自来到陈埭以后,开始仿效汉人,从事农耕活动。丁善就带领他的儿子跟当地的汉族同胞共同围海,为陈埭镇一带的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