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开辟规模经营新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23-07-13 08:22:24


 
  农业生产托管的基本要素

  文章指出,农业生产托管在本质上是指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服务外包,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现代作业方式对小农户传统作业方式的替代。在托管模式下,农户将保留土地的经营权,将一个或几个生产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服务组织通过规模生产帮助农户解决“干不了、干不好、干得不经济”等问题。如果某个区域比如村集体农户集体将生产服务统一外包,则同样可以达到连片种植的效果。此外,农业生产托管不仅面向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产中环节,还可以覆盖产前和产后环节,延长了农业产业链,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了农业产业范畴。从当前的各种农业实践形式看,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服务规模经营进而获得规模报酬的有效形式,也是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从理论上看,农业生产托管源自社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一种产物。根据“斯密定理”,当市场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专业化分工,随着需求及市场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会不断提高。分工和专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一般也认为,农业生产的内在自然属性是其分工深化的障碍,导致其分工程度不如工业和服务业,并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第二、三产业。所以,生产托管模式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斯密定理的适用范围,说明农业领域同样适用。当然,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业存在很大差别,现代农业中许多农艺与生产环节是可以分离的。总之,与“自给自足”式农户农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托管的专业化程度大幅加深,生产服务市场范围有效扩大,进而提高了生产和交易效率。

  从实践上看,农业生产托管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保持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让农户不再担心土地的经营权让渡问题,农户可以自由选择多种托管方式,适用性强,灵活性高。其次,在契约关系稳定的条件下,生产托管通过整合土地和连片种植,应用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包括全面推进机械化,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最后,生产托管可以将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兼业提供前提条件。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户种地问题,而且可以在保障农户农业收入的同时获得非农收入,同时也为拥有农机设备等现代技术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等供给生产托管服务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另外,生产托管还可以实现相对标准化的农业操作,农产品质量更加具有保障,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

  稳步探索农业生产托管

  文章分析,当前,中国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主要有全程式、菜单式、入股式托管等形式。全程式托管中,托管服务提供方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服务,农户缴纳服务费用后无需再投入劳动。菜单式托管中,农户主要依据生产需求在托管服务组织提供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项目中进行自由选择。入股式托管将农户承包地折算成股份入股托管组织,生产经营交由托管组织,年底以分红的形式获取收益。三种模式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帮助农户而非替代农户完成农业生产过程。

  中央财政自2017年起就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成效显着。截至2020年,全国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6亿亩次,出现了由山西“田专家”托管服务模式形成的“屯留模式”和“吉县模式”,“生产托管+金融保险+粮食银行”的“兰西模式”,优先扶持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营主体的“梨树模式”,综合治理柑橘黄龙病形成的“永春模式”等一大批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

  总之,立足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途径。现阶段,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规模经营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土地碎片化、服务主体能力不强、服务市场建设不完善等,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