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散布阴谋论。国民党征召侯友宜后,各种“征召内幕”,抨击国民党“黑箱作业”、朱立伦“刻意设局”、侯友宜“早就内定”等观点开始在台湾媒体上流传,并认为朱立伦采用“张善政选桃园市长模式”引郭台铭入局,又故意找莫须有的理由把郭搞下来。
四是提前操作弃保,散布国民党“723”全代会前就要换侯。一般而言,台湾选民对执政的民进党感到失望时,往往会利用大选促使政党轮替,将选票投给最大在野党——国民党。但若在野的国民党候选人表现未如选民所预期的强势,且在野阵营多个候选人又无法整合时,自然会产生弃保效应,选择非国民党的在野候选人,诸如柯文哲、郭台铭等,如此一来,支持者被分化,选票分散,执政的民进党成为选战中最大的受益者,尤其当赖清德的支持度已经出现天花板时,操作弃保、分化非绿阵营成为民进党见效最快的策略选择。
五是削弱国民党中央号召力。见缝插针,运用各种方式刻意抹黑国民党决策层,拉侯、卡郭的阴谋论层出不穷,一方面激化参选人、选民与党中央的矛盾;另一方面,臭化国民党,使选民失去对国民党的信心。诸如称党主席朱立伦是“精算师”,邀请郭台铭参与征召,是诱导郭说出若征召失利就尽力辅选征召出线人,以防止郭柯联盟、避免对侯造成威胁;劝郭当候的副手,目的是让郭台铭负责国民党的竞选粮草及资金等等,不一而足!
二、忧两头落空,三股势力中计
2024大选,下架民进党、实现政党再轮替,既是台湾实行直选制以来的规律,更是台湾选民的期盼。然而,侯友宜被征召后,民调支持度并未预期攀升,反而接连下跌;侯友宜谨小慎微的选举风格与选民心目中的“刀刀见骨”的台湾选举文化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出支持者的强烈焦虑感与挫折感,也牵动着地方派系的利益争夺,更让支持者担忧侯友宜蜡烛两头烧,最后可能鸡飞蛋打、大位市长两边都落空。
国民党征召后,郭台铭虽已如南飞的乌鹊,“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但仍未放弃参选念头。趁机抓住侯友宜选情不利之机,趁虚而入,动作频频,大肆运作“换侯”议题,不知不觉中成为绿营实施离间计的过河卒子,更在岛内“有心”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国民党内俨然形成了三股“换侯”势力:
一是不满朱立伦、侯友宜的“挺郭派”。由国民党部分“挺郭”中常委“立委”和中南部地方实力派要人组成,主张征召郭台铭代表国民党参选;二是由“反侯立委”“反侯前议长”,以及“韩粉”等人发起的“挺韩派”。他们认为,在金溥聪操盘、营造“非绿大联盟”的态势下,侯友宜的民调支持度仍未起死回生、摆脱末位小三垫底地位,强烈要求国民党中央改派韩国瑜上场,以替代侯友宜;三是以传统深蓝国民党“立委”候选人、企业家、泛蓝媒体成员为主体的“蓝白合作派”,主张国民党与柯文哲合作,组成蓝白“政党轮替大联盟”,避免侯友宜两边都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