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回升的基础不牢,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迫切需要有效扩大和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形成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总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
经济日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微、副研究员王念文章表示,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自2010年以来,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明显高于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正在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当前,总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而总需求不足的主要方面是消费需求不足。
一方面,消费“主引擎”动力尚未完全恢复。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6%,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但受新冠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幅回落,并多次出现起伏。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总需求不足,较为突出的是消费需求恢复缓慢。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各地也采取务实举措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消费。
另一方面,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仍有待释放。国际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并以消费为主导。从发达经济体发展历程看,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随人均GDP的提高呈“U”形走势,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消费率开始逐步上升。近年来,中国消费率已处于回升期,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50%以上,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下一阶段,推动中国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将来自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创新,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消费将成为扩大内需的动力潜力来源。不过,这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市场环境加以破解,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国内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有效应对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冲击,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投资动能边际放缓,外需动力稳中趋缓,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与以往不同,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不仅仅是稳增长的短期宏观调控政策,而且是将其作为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基点。这就要求进一步强化消费在内需中的主导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既要扩规模又要提质量
文章认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既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也是支撑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的必然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促消费,不仅要实现量的有效扩大,还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要将其作为应对和化解诸多问题和挑战的有效途径。
这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动作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直接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有效扩大消费,更好满足需求,加快补齐消费领域的短板弱项,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进民生福祉的主动作为。
这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短期来看,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后,消费全面恢复和潜力加快释放的势头显现,但仍面临较大压力和不稳定因素。中长期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提出了要求,对进一步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要求。有效扩大消费、更好满足需求,积极发挥消费引导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缓释风险和对冲外部压力,提振发展信心。同时,更强大的消费市场也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更强韧性和更大回旋余地,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更充分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效应。
|